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謝華勝)3月25日,漣源市三甲司法所走進三甲中學,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“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”的法治教育講座。講座通過真實案例和互動討論,深入淺出地剖析了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成因及危害,引導學生樹立法律意識,遠離不良行為。
以案釋法:揭示犯罪“三部曲”
講座中,法治副校長通過中學生陳某的案例,生動展示了青少年從“違紀”到“違法”再到“犯罪”的演變過程。陳某因結交不良朋友,逐漸養(yǎng)成曠課、偷竊、賭博等惡習,最終因攔路搶劫被判刑。這一案例引發(fā)了學生的深刻反思,任何大錯都是從小錯開始的,預防犯罪必須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。
觸目驚心的數(shù)據(jù):青少年犯罪現(xiàn)狀
我國青少年犯罪占比仍然較為突出,除了外部環(huán)境影響,青少年自身法律意識淡薄、是非觀念模糊是導致犯罪的重要原因。為此,講座詳細列舉了“輕度”“中度”“嚴重”三類不良行為,包括曠課、攜帶管制刀具、打架斗毆、偷竊財物等,并警示學生:“嚴重不良行為的延伸就是犯罪。”
互動環(huán)節(jié):自省與承諾
在“大家談”環(huán)節(jié),學生們積極討論身邊的不良行為,如沉迷網絡、欺負同學、吸煙酗酒等。法治副校長結合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《治安管理處罰法》等法律法規(guī),講解了這些行為的法律后果。例如,攜帶管制刀具可能引發(fā)暴力事件,偷竊財物若屢教不改將構成犯罪。通過真實案例——如16歲學生張某因打架致人重傷被判刑、小學生王某偷竊自行車被警方帶走等,學生們深刻認識到“小惡不糾,終釀大禍”。
四句箴言:筑牢青春防線
法治副校長向學生們提出四點建議:
慎交友:遠離不良社會人員,避免“近墨者黑”;
立大志:通過勤奮學習獲取回報,而非走歪門邪道;
講正氣:明辨是非,不盲從、不包庇不良行為;
敢維權: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,勇于抵制違法犯罪。
莊嚴宣誓:爭做守法公民
講座最后,全體學生鄭重宣誓:“從我做起,徹底告別不良行為習慣,提高法治意識,遠離違法犯罪,為社會和諧貢獻力量。”鏗鏘有力的誓言展現(xiàn)了學生們遵紀守法的決心。
此次講座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法律觀念,也為構建平安校園奠定了堅實基礎。三甲中學表示,將持續(xù)開展法治教育活動,助力青少年扣好人生的“第一??圩印?。
責編:王彩英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